咨询师接住所有的东西。
首先他要读懂孩子自己都读不懂的沙盘,然后他要读懂这个沙盘背后,是烈火焚身的孩子在表达什么,他在呐喊什么。
咨询师通过前面和家长资料的搜集,和孩子一次次摆出来的沙盘,去建构这个孩子内心的世界,闭上眼睛去看一下,这个站在你面前的孩子,是如何一步步长成现在的样子。
他是让你怜惜,让你心疼,让你烦躁,让你郁闷,让你愤怒?
他在咨询室的样子,就是他在外面的处境,他让你感受到的,就是他父母、老师、同学感受到的。
然后我们对这个孩子有一个大概的诊断,他是哪个发展阶段出了问题?是安全感不足,皮肤饥渴?是分离焦虑?是矛盾型依恋关系?是肛欲期固着?是自我意志被过分压制?是规则感没有建立起来?独立与依赖,依赖与控制?控制与反控制?父亲认同缺失?俄狄浦斯冲突?
咨询师心中对这个孩子呱呱坠地,到如今冒冒失失站在你面前,每一个成长过程都缺失了,可现在又好像全部参与了。
比如,一个分离焦虑的孩子会在咨询室中对咨询师说:你跟我一起去取水嘛,我害怕,你陪我去厕所嘛,我一个人不敢;
一个过度自我控制的孩子会在沙盘室中战战兢兢,每一滴水都不敢洒在地上;
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,会在咨询室中对咨询师大吼大叫;
没有规则感的孩子拿着沙具就无法无天;
一、孩子用沙盘直观告诉你他的内心世界;
二、他用行为告诉你他目前在社会上的处境。
然后咨询师如何干预?
对分离焦虑的孩子告诉他:你需要我陪的时候,我会陪,当我不陪你的时候,我还会在沙盘室中,我会很好,我也相信你会很好;
对过度自我控制的孩子,一遍遍告诉他:这个空间允许你把水洒在地上,用湿乎乎的沙子涂满你的双手;
你不用对我大吼大叫来表达你的情绪,我看到你了,而且,即使你对我大吼大叫,也不会把我推远;
我爱你,但你必须遵守我的规则,如果你不遵守,我会生气,但我不会停止爱你... ...
在一次次的见面中,去一次次正确对待孩子,在孩子的退行中去修正他曾经的发展创伤,让他有机会再发育一次,并且这一次有一双大手呵护着他滚过去,直到安全着陆。
到这里就有人会问:那,出了咨询室呢?你能保证他回到家,到了学校,其他人会这样对待他吗?
当然不会,但那有什么关系呢?
咨询师在治疗进行中时,如果关系建立得足够好,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,暂时充当“父母”的角色,这个角色会像一个温暖的火球,牢牢护住他的心脏。
当他的老师说他:你是一个糟糕的孩子。
他会想起:不,不是这样,我的咨询师说他喜欢我,不论我做什么,也没有人有权说我是坏孩子。
当他的同学说他:你行为古怪。
他会想起:我的咨询师说过,虽然我的行为和别人不一样,但我是独一无二的,他喜欢我。
当你和孩子的关系足够好,你的自我会被孩子内化到心里,这部分的自我就像是某种神秘的心法,通过心火传递,通过爱传递,直到这个孩子强大到不被外界所伤,他能够保护自己。
这事实上也是一切心理咨询的原理。
而,咨询师的角色褪去后,那个现实中的,真正的父母,该如何顶上?
|